兵团政务网

气象融入军民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17年09月22日 信息来源:科技局(知识产权局)、科协 编辑:中国气象报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牛彦元 孙楠

军民融合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战略部署。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强调,融入军民融合发展和国家安全专项设计是气象保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专项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气象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是气象作为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的光荣使命与重大职责,也是推动气象创新发展和气象现代化建设、实现气象强国目标的客观要求。

发轫之时,集部门优势。气象服务保障正在聚焦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集中发力,主动对接国家相关部门,融入地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气象融入军民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

以制度创新为重点任务,以破解影响和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为主攻方向,中国气象局正着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顶层设计。从2017年3月起,中国气象局联合军方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开展气象融入军民融合发展和国家安全专项设计工作,已编制完成《气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推动国家军民融合相关重大工程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11月,中国气象局党组召开会议,推动成立领导小组,对气象融入军民融合发展进行协调指导;强调抓好关键环节,密切跟进相关示范工程建设,推动形成示范效应。今年4月,公安部、中国气象局、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共同制定《民兵装备修理机构承担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武器维修任务实施暂行办法》,深化人工影响天气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充分共享军地保障资源,为服务人影作业装备年检、维修等奠定基础。

体制机制的建立,使得气象融入军民融合发展呈现整体推进、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服务实招频频落地。中国气象局积极推动气象服务信息成功接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队并实时显示,方便部队值守官兵准确了解全国天气信息,及时掌握预警动态,支撑开展应急救援决策指挥;积极开展空间天气专业服务,研发卫星监控系统、空间碎片碰撞预警管理系统,开展电离层电子总含量分布监测,为军方航天器安全运行提供保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等重大军事活动提供科学保障支撑。

“民参军”热情高,但苦于门路难寻;“军转民”市场广,却仍囿于体制机制束缚。目前,各地气象部门正积极探索,加快破除融合壁垒。在山西,气象部门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签署军民融合发展合作协议,将双方40多年来的观测资料集纳整合成数据库,共建军地重大气象服务保障系统,在为航天气象保障提供精细化服务之外,将服务范围扩展到防灾减灾。在海南,气象部门逐步实现从单一面向海军某舰队到服务整个驻琼部队的全面融合,联合将气象观测站网从岸基推向深海,全面推进南海海洋气象能力建设,弥补了南海气象观测业务空白,提高了南海海洋气象预报服务能力。在陕西,当地气象部门与省军区成立省级预备役人影作业民兵连队,承担人影作业和训练保障任务。在宁夏,气象部门推动军民融合相关项目取得积极进展,着力打造中国六盘山地形云催化科学试验示范基地,联合开展科学研究。

犁与剑尽显铿锵。气象领域军民融合具有先天优势,亦将大有可为。